✈【臺北】期間限定|中正紀念堂|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偽英倫小旅



幾個月前,曾參觀故宮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第一次嘗試參加由專業講師的定時導覽,體驗感覺很不錯,所有史蹟文物都更加有畫面和生命。


這次中正紀念堂展出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展期正好是暑假大小孩衝出各大景點的期間,所以一直等到展期尾聲,才出動處理這項 TODO LIST 的行程。


  • 展覽期間:2018.07.04 ~ 2018.09.19 
  • 展覽場地:國立中正紀念堂2、3展廳 
  • 展覽票價:320 元(一般票) 
票價雖不便宜,但身在台灣,坐個捷運就可以親眼看到這些從英國倫敦穿越 9800 公里前來的文物,已覺感恩讚歎。

報名參加了下午 14:00 的導覽場次,選擇平日下午前來。有不少(約二十人)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與導覽老師同行這場偽英倫小旅的午後時光。


參加導覽須另支付 30 元導覽耳機的租借費,可以較清楚聆聽老師的口述故事。


--------

這篇看展心得,只是隨興不專業的「小遊記」,非正式考究細節的分析文。有些 Fun Facts 是從導覽老師口裡聽來的醋咪小故事。
--------

此次展覽文物,來自「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原屬於「大英博物館」的一部份,後個別獨立營運。但蒐藏品來源,主要仍由當初的母體「大英博物館」分支出來,館藏量相較起來,僅是微量百分比。


大英博物館與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不太相同。一個是以希臘古典圓柱為主體,一個是有著歌德式的尖塔,不同的美感。


Image source from wikipedia 


好喜歡這些建築,都想站在他們面前看看。💕





入門的彩色迴廊

通過驗票口後的第一個展示場景。
一片看起來像教堂拱形彩繪玻璃窗的牆面,細看裡頭的圖案細節,有蜻蜓、蝴蝶和花朵等動植物。

💡 Fun Fact 

此區是比照「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一處真實場景打造,展場設計目的是想從入口處,即開始引領逛展的人們,仿真開始進入真實的博物館。




長頸鹿標本

迴廊的盡頭處,一個轉彎第一個見到的文物,是這隻長頸鹿標本。

第一眼看到,腦中竟然想起:「玩具反斗城來了… 現在他來了… 你也喜歡我也喜歡玩具特別多… 這裡的玩具棒棒棒!」♪♬(有點荒唐抱歉😶)



在這看了他許久,眼睫毛好長,眼珠約一顆網球大。以前在動物園總只能遠遠遠地望著,難得能這樣僅隔一尺距離,觀察這個光脖子就比人身高還長的動物。


💡 Fun Fact1 

來逛博物館的人們,總會好奇這些有點脫離現實的動物們,到底「真的?假的?」。導覽老師說,只要冠上「標本」二字,即是由確確實實的動物所保存下來的,其他的非標本,會稱為「複製品」「模型」
💡 Fun Fact2 
動物標本原體,唯一無法完整保留的部位,是「眼球」,因極容易腐爛,故多須由標本處理專家,另外加工製成再補塞入。





翼蝶


看似不大的蝴蝶,真正完整張開翅膀,可以達 30 公分之長。之前自然學家在森林中誤以為是鳥類而開槍打落,後才發現此物種。


💡 Fun Fact 

辨識蝴蝶的雌雄,需用「動物與人類」相反的邏輯思考,也就是說,越繽紛美麗的才是「公」的,因在雄性動物有求偶需求,需大肆展示自己的美貌。






三葉蟲

學生時期的課本上曾看過的古生物,已滅絕。


💡 Fun Fact 

所謂的「三葉」蟲,是以形命名,說法有二。可以從「左、中、右」來看,像直立的三辦葉子;也有人是從「上、中、下」來看,由身體的構造區分。




受詛咒的紫水晶


插播:圖片右側是被加工製成的「三葉蟲胸針」,沿著三葉蟲形體的邊緣焊上了金屬裝飾。

💡 Fun Fact 

圖片左側的紫水晶,相傳這個只要是紫水晶的擁有者,都會遭遇到各種可怕的不幸。有一任主人,即使想盡辦法丟棄,最後卻被人拾回,又被歸還到自己手裡。最後只好請巫師在紫水晶邊緣以咒語加工金屬環繞鎮住,並以木盒重重密封,說明必須至少 33 年之內不得開啟。

後來輾轉被送進了博物館作為收藏品。





巨無霸龍膽石斑魚

這尾長達三公尺的龍膽石斑,很威。不知巨人版的肉質是否也如夥伴們一樣白嫩Q彈。


💡 Fun Fact1 

真實的龍膽石斑魚,是有點灰帶綠的顏色,但這隻標本在處理時,無法完整還原原色。(看起來是有點像煎過的醬燒吳郭魚)。

💡 Fun Fact2 

石斑魚從幼年到壯年,會經過一段「改變性別」的過程,小時候是公的,長大卻變母的。





貓咪木乃伊

曾在很多博物館中,看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各版本的木乃伊,但第一次看到「貓咪」被製作成木乃伊,小小的身形,也被包上了層層紗布,臉部還有一些彩繪。

💡 Fun Fact 

本猜測「貓咪木乃伊」是極度稀有的文物,但老師說其實世界上有數萬隻以上。



陶獅

無論東方與西方國家,似乎都喜歡使用「獅子」作為建築物的主要形象動物。寫過的幾篇遊記,像是美國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或日本沖繩的玉泉洞,都處處能見獅子身影。畢竟獅子是萬獸之王,確實頗能呈現氣勢與威震感。


💡 Fun Fact 

這個站立的石獅,竟是從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一處屋頂矮牆上,直接拆下來的,現在已另有複製品取代原位置。





爪龍爪

在各大小博物館看過許多恐龍骨骼支架,但是第一次細看「恐龍爪」。這個恐龍的名稱叫做「爪龍」,主食是吃魚,自己用爪下海抓,感覺算是比較溫和的品種。

💡 Fun Fact 

在導覽過程的某一站時,老師突然拋出一個問題,若是此刻中正紀念堂展區發生火災,工作人員第一個必須搶救的文物是哪個?大家滔滔不絕搶答「貓咪木乃伊」「紫水晶」「三葉蟲」......等,答案揭曉:最最最貴重的,就是這隻「爪」




玻璃章魚

一個來自北歐的玻璃匠師製作,栩栩如生。玻璃的特性,能很真實還原出動物的樣貌,而後來也多延續此類的技術,來作為動物自然史的紀錄方式。

💡 Fun Fact 

由於章魚是無骨骼的動物,不易製成標本留存,當時又無照相機設備可以保存影像。所以自然學家尋找到運用玻璃工藝的技術,來模擬現實生物的樣貌。這位玻璃匠師父子,還有許多相關作品,像是水母等,還開了玻璃特展。





恐鳥+奇異鳥

這兩個動物都是來自紐西蘭的特有種類。曾遊走過紐西蘭,對這兩個生物的介紹也有些特別的感情。

恐鳥

目前已經絕種,在紐西蘭的皇后鎮瓦卡蒂波湖邊,可以看到一些恐鳥裝置藝術,可悄悄感受一下曾經這個生命的存在,頗像鴕鳥,但更高挑。

博物館骨架版

紐西蘭裝置藝術(@皇后鎮)



奇異鳥 KIWI

奇異鳥的英文是 KIWI,是紐西蘭的國鳥。目前還可以在野外見到。

博物館標本版




紐西蘭裝置藝術(@皇后鎮)



💡 Fun Fact 

上上圖博物館的兩隻 KIWI 標本,下方那隻是原始毛色,而上方的白鳥,類似人類的「白化症」,遺傳性色素異常,使得羽毛會隨著時間而失去色彩。




渡渡鳥 Dodos

已經絕種的鳥類,原生地是模里西斯,不會飛行,看起來有點搗蛋樣。



💡 Fun Fact 
渡渡鳥在英國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頭,也是個知名的重要角色,由於她是真實存在過的古生物,感覺在小說裡更特別活靈活現。



沃爾特·羅特希爾德

一位從 7 歲立志開一間動物園,21 歲時由家人們協助完成夢想的人。

騎乘著陸龜。



駕著六匹斑馬的馬車。


這人有點鬧 😆。





台灣雲豹

印象非常深刻小學的一門社會課,介紹著台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像是櫻花鉤吻鮭、台灣黑熊等,「台灣雲豹」當時也是其中之一。

一直到今天才得知,台灣雲豹竟在 2015 年已正式絕種了,而且還在這個英國博物館裡頭獲得的震撼消息!頓時頗感傷 。





觀後感

跟著導覽老師和夥伴們(陌生人),一同遊歷了兩個小時整整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聽到很多從未能參與過的歷史故事,也學到很多在世界其他角落的生態知識,這個 30 元真是超值。

有種被打開開關的感覺,期待下一場的博物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