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遊記, 是一個週末數小時、漫無目的的淡水午後散策。
遊走淡水老街, 享受冬入春的暖陽, 前往一間存在口袋名單許久的 「Pallet bistro 木棧板餐廳」, 選定河景第一排的窗邊餐桌, 過度熱情的太陽, 陪伴整場午餐時光。 一直很愛的「馬偕街」小巷, 如既往的低調幽靜, 櫻花開了, 山茶花也開了, 與古典紅磚建築的長老教會教堂彼此相伴著。
台北捷運方便平穩快速, 從橘線頭到紅線尾, 不算短的 1小時+車程, 每隔 2 分鐘抵達的沿線各站廣播, 熟悉到順序可以倒背如流。 好不容易駛進了終點站淡水, 尚未下車之際, 透過車廂玻璃窗, 瞥見外頭天色詭譎, 怎麼如此灰白? 該不會哪裏火災在飄散黑霧? 知道近日霧霾嚴重, 但應不至於這程度?!
下車與站內服務人員閒聊, 得知昨天也是完全相同狀態, 高度懷疑主因就是嚴重空汙。 稍早來程, 從圓山站開始駛出戶外, 一路都是清朗的大藍天, 唯獨淡水被襲擊。
站在月台上認真考慮了五分鐘「是否原地遣返,直接回程返家?」😥😥😥, 但實在不甘心。
雖然此刻空氣極差, 淡水卻還是這樣飄著自成的仙氣, 決定: 前進吧!
Pallet bistro 木棧板餐廳
初次得知 Pallet bistro 木棧板餐廳, 是被饕客前輩們張貼的用餐美圖給吸引, 從未在高樓層(其實也就是二樓)透過歐式櫥窗看觀音山與淡水河, 一直很想在同個視角親訪。
雖然天公不作美, 原幻想能從窗戶玻璃映出藍天白雲、清晰山景與河岸前的青草地, 在濃密的白霧籠罩下, 肉眼只能見到五成的美, 但透過照片看起來好像還是不賴。 先放送一張當天的飯桌照(客人不多, 幸運地一人獨享這整個窗景)💕。
地址|251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73巷26-1號2樓
電話| 02 2622 0369
營業|週一~五 12:00 ~ 20:00;週六、日 11:00 ~ 20:00
官網|Facebook

正值週六中午用餐時間前來, 原擔心熱門時段客滿, 結果仍有許多空桌可以選擇, 來訪食客多是帶著孩子的家庭, 木棧板也是寵物友善餐廳, 所以若帶毛小孩來也沒問題。


電話| 02 2622 0369
營業|週一~五 12:00 ~ 20:00;週六、日 11:00 ~ 20:00
官網|Facebook
餐廳的地理位置, 距離捷運站不遠, 沿著河岸行走約五分鐘, 稍留意一下附近的夾娃娃機店, 沒有顯眼的立體大招牌, 尋找一處極致花俏的牆面, 推開那扇木門往二樓走即是。
正值週六中午用餐時間前來, 原擔心熱門時段客滿, 結果仍有許多空桌可以選擇, 來訪食客多是帶著孩子的家庭, 木棧板也是寵物友善餐廳, 所以若帶毛小孩來也沒問題。
餐廳的設計風格很多元, 各區展現不同的意象, 部分過多複雜的元素, 也許不那麼是自己的菜, 個人喜歡自然簡約, 唯獨鍾愛窗邊全單色木質系的用餐區。
有點貨櫃風的水藍色牆面, 印著白色的英文店名 “PALLET BISTRO“。 天花板還釘上了數個真真實實的方形「木棧板」, 接近新春年節, 木板上懸掛了許多喜氣的「春」 。
樓梯間也有滿坑谷的趣味小物, 可以探索瞧瞧, 發現一隻【異色】小小兵。

寵物友善餐廳常見的即可拍照片牆, 一處紅磚水泥牆面上, 看到很多主人與毛寶貝來用餐的可愛回憶。
上餐速度很快, 還未逛完整間餐廳, 前餐、正餐、咖啡都立馬上桌!
+$89 附餐|餐前濃湯
馬鈴薯紅蘿蔔玉米濃湯, 口味中規中矩。
+$89 附餐|現烤 2 片麵包
整體酥脆, 搭配油醋與橄欖油, 外層麵包邊有著乳酪香。 心中第一名的餐前麵包, 推推 La Villa WuLai 那顆有著醋咪形狀的圓滾餐包, 搭配了美味油醋和鯷魚醬, bravo !!
主餐|檸香蒜味海港義大利麵
義大利麵不是走澎湃滿載 style, 簡單 2 隻蝦與幾顆蛤蠣和花枝, 若超爆飢餓狀態前來, 可能份量有點不足, 不過口味不錯, 醬汁的檸檬香深入其中, 口感清爽, 就算刮起醬汁吃也不會有太大負擔或膩感。拿鐵 $150
與店員特別詢問了使用的鮮奶品牌, 據說是 Costco 的牛乳。 一杯拿鐵的好壞, 除了咖啡豆,使用的是不是 100% 純鮮乳也大大影響。 大致還 ok~
陽光下的全套餐。
窗景的自然光實在太美, 但為了這抹光, 必須對抗無敵奔放直射的艷陽, 眼睛其實太折騰了 😵。 強烈建議來此座位用餐, 務必全程配戴太陽眼鏡, 否則像本人脆弱👀無法承受, 速速拍完照後, 最後全程把遮布簾拉到最底把窗景給蓋滿蓋好。
每道餐點、與所有透光的食器, 在陽光的照映下都好有戲。 因為一個人來用餐, 空白的時間許多, 可以有很多枝微末節的小發現, 這樣靜靜觀察許久。


絕美的窗邊餐桌, 可惜因為無法負荷的刺眼烈陽, 用最快的速度完食! 準備展開隨意遊走的午後漫步。
木棧板的店員都很親切、帶著滿滿笑容, 整體氣氛很不錯, 相信都能有開心的用餐體驗。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
暫時先避開了太陽直射當中的河岸徒步區, 也自動遠離了喧囂鼎沸的商店街, 默默地往「馬偕街」的巷弄前行。 來了888888次, 竟然第一次看到這路標指示牌, 風格有點像小畫家產出的圖, 雖不精緻、但倒覺挺可愛。
走進馬偕街, 第一個會先看到的是「滬尾偕醫館」, 藍色白色的平房建築, 免費開放參觀, 這裏是北台灣的第一間西部醫院, 在這裡能看到從前醫館實際操作使用的器具和照片故事 。
隔壁即是整棟紅磚瓦建築的長老教會教堂, 襯著正在綻放中的櫻花點綴其中, 這個仰角好美。 中午有段時間的白濛污濁髒空氣, 此刻已自行洗淨返回清澈的大藍天💙。
微調角度, 部分枝枒上的櫻花群, 是更為濃密的一片桃紅🌸。 雖然沒辦法到武陵農場享受真正無敵櫻花群的視覺衝擊, 但隨著所處地域和周邊環境的不同, 各處各有自己的美。
第一次注目到教堂旁城牆上的燈。 沒特別考究過其歷史, 覺得像是中式或日式建築會出現的竹葉圖騰; 在這座非常經典歐式的教堂建築旁邊, 搭配這座燈, 另有種中西交錯的味道。

沿著教堂邊的小巷, 走到建築的背面, 這裏也有幾棵櫻花樹, 稍顯單薄和零星的朵朵櫻花, 像是印上紅磚牆的花紋。

冬末入春, 櫻花正盛的季節。 隨時間和天氣的變化, 部分櫻花已經凋零掉落, 掉在滿佈綠苔的磚牆上, 帶著微透光的桃紅花瓣, 仍是全場最矚目的嬌點; 同時枝上也很多正準備綻放的花苞, 生命就是這樣此起彼落著。

喔摸這條小巷。 💕💕💕
一秒來到歐洲, 想起了捷克的庫倫洛夫, 胡亂鑽進各個巷弄時的其中一個畫面。 逆光的角度, 讓左側教堂的紅磚建築、和右側斑駁的米黃色牆, 與地上的石板路, 帶出了這樣的色澤和氛圍。

燈控之外的癖好, 人孔蓋控 😬。
從前只在國外旅行時, 喜歡低頭捕捉每個國家的人孔蓋。 跟很多人一樣, 「無法出國」帶給自己的一個新禮物, 就是開始更懂得停下腳步看看自己家鄉的一景一物, 也是如此值得端詳欣賞和紀錄。
若沒猜錯, 這顆人孔蓋的圖騰, 背景應是關渡大橋, 兩位自行車騎士暢遊山河之間, 完全符合當地民情特色。 突然有個新的小期許, 慢慢蒐集更多的人孔蓋照片, 未來寫一篇人孔蓋特輯。

離開教堂前, 忍不住也多看了看跟本人英文名字一樣的山茶花 😎。
淡水老街
烈陽漸歇, 再回到河岸, 看見最符合「淡水」二字的視角 。
尤其對水平垂直構圖有強迫症, 真的大~~~愛這幅等距停泊的藍白漁船照。
雖然背景的台式建築, 稍嫌混亂複雜,不盡完美, 但這就是道地的台式河景。 難與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美幻匹敵, 但自己的土地更多了些情感。
遠處的天空仍有些朦朧, 但至少已可看見一列列山峰連成的線條, 還有層層疊疊的遠近距離。


淡水, 是一個適合不排任何行程、漫無目遊走, 也隨處療癒的城鎮。 一個人來, 一群人來, 都可以找到適合的角落好好待著。
傳了幾張照片給姐妹, 問說「今天淡水都沒什麼人喔?」, 其實超爆多, 盡量鑽進人少少的地方, 覺得才能真正感受到她的幽靜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