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POPOP TAIPEI|老建築新創園區初訪|台北蚤之市 Taipei Flea Market,老物控、市集控必愛



初訪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POPOP TAIPEI(之前較熟悉的名稱「南港瓶蓋工廠」), 原目標單純想朝聖歷史建築倉庫群, 看看改造而成的新文創基地, 遇上了老物市集「台北蚤之市Taipei Flea Markets」, 走走逛逛花了三倍的預定停留時間, 有著懷舊復古老靈魂的人, 一定會深陷其中。

這篇文章是 2021 年 11 月走訪的小紀錄, 也是台北蚤之市的 <第十三回> , 囤放了近半年的照片,  覺得很棒的一個午後小遊記, 趕快補上文字整頓出場。


場地資訊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POPOP TAIPEI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
電話|02 2785 9900
營業|每日 10:00 - 18:00
官網|Facebook . 官網


市集資訊

台北蚤之市 TAIPEI FLEA MARKET
官網|Facebook . IG
Ps. 近期多場活動因疫情延期或取消, 可參考最新官方資訊 


不意外地又上演路痴迷路千百回, 枉費已走縱北捷交通十多年。 雖然早已查好最鄰近的捷運站是「南港站」, 當天又錯亂跑到「南港展覽館站」下車, 出站發現不妙, 趕緊重返倒退一站。 好不容易抵達南港站, 因三鐵共構加大型購物中心的多元結構空間, 在裡頭又再度迷失到不行。

經過數番波折, 終於走到這個十字路口, 看到石磚路上的地標, 望向馬路對面, 即是手機儲存圖片的建築群本人, 總算到了!


滿滿的棚架與人潮, 乍看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 此時尚不太確定市集的主題。 前方不遠處是高聳的都市叢林, 眼前則是休閒放鬆的小攤氣氛, 有種度假感。


入口附近, 一台不容忽視的鮮紅色敞篷古董車, 霸氣的車頭和復古味滿滿的外型, 焦糖色的皮製座椅, 一位年輕男生正在細心地為車身黏上英文字母貼紙。 現場漸漸聚集了越來越多人過來圍觀, 雖然不太懂車, 但真心覺得帥。

今天其中一個戶外展區, 即是經典車市集, 走入其中能看到更多老車。




自備午餐。 正式走逛前, 先找一個沒有人的空曠處, 快速把肚子填飽, 稍早在南港站迷路的過程中, 順便買了老蔡高麗菜包和路易莎鮮奶茶。 已習慣了出外吃東西時, 會自動尋覓四下無人的區塊, 習慣了口罩、習慣了距離。 

今天的天空很美, 是棉花糖雲朵,  在這個畫面當前用餐, 銅板小吃也覺加倍美味。 



正式進入「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非常特殊的建築形體, 深褐色像是鐵鏽斑的大片梯形外牆, 俐落的斜面屋頂。 剛好遇到大背光的時間點, 先捨藍天, 把焦點放在清楚的工廠外觀。  



牆面掛有幾個巨大版「王冠瓶蓋」的裝置圖板, 兒時會接觸到的許多玻璃瓶瓶罐罐, 汽水、啤酒、醬料等等, 都常見這樣邊緣鋸齒狀的圓形金屬瓶蓋, 但需要特殊工具才能打開、也不易重複利用, 現今漸漸被拉環式、旋轉蓋及其他更易於開啟與保存的密封方式給取代。 


從前王冠瓶蓋上壓印的 logo 與圖紋, 也都是經典的特色, 或許也像火柴盒一樣, 亦有人收藏作時代的典藏品。

此趟前來原本預期可以看到相關故事的展覽, 但詢問服務中心的工作同仁, 才知由於園區剛開幕不久, 一些展物還在整理籌備中, 因此今天的走逛內容, 重點會放在市集。



來到「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第一個感受, 直覺想到前身為「造酒廠」的華山文創園區 , 還有原本是「菸草廠」的松山文創園區, 都是由政府產業機構, 轉型成文化聚落, 它們的歷史演化與營造的新氣象都有些相似, 老建築、文青味、多元活動,  喜歡看展、逛市集、接觸新刺激的人, 一定會喜歡這裡。

今天來訪只是輕鬆隨意遊走, 沒有特別研究園區探索攻略, 所以紀錄的照片圖文, 地理位置與攤位陳列, 也許會跳來跳去。



目前園區主要建築有 6 棟, 分別以英文字母 ABCDEF 來命名。

職人手創空間



I 棟有著佔地頗大的木作空間, 和藝品展示, 由「森林木人」所打造。  角落的牆上, 放了英文大字 “THINKING HAND”, 或許因爲這裡的主軸在創作與製造, 精神環繞在「經思考的手作」、「經手作而思考」(?!), 以上是個人不專業的猜測。 

另發現灑進室內的光影美美的。



地板上還留有工廠前身在製程運作的標示印記 , 保留至現在, 像是建築設計師特意精心打造的輕工業藝術元素, 無價的遺留痕跡。



據說這裡偶爾會舉辦一些 DIY 手作活動, 讓居民除了逛展, 也能親自參與創作體驗。 現場可以看到大量質感極佳的木材, 被裁切成各種大小存放, 即使在各處靜靜堆疊著, 在許多視角之下, 看起來頗療癒。 





好像來到某個林場, 滿滿的木材。 自然的木紋、 天然的色澤與原始的樹皮, 透過工法與設計, 都將陸續成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 







其他展品

室內空間還有其他主題展示, 像是這群老燈們, 看得出都有些歲月的紀錄, 想必是許多藝文店或咖啡廳老闆會喜歡添購裝設的特色亮點; 自己對於燈具也情有獨鍾, 雖不是專業也不是收藏家等級, 但過去在眾多咖啡廳常特別關注欣賞, 總覺得在這些鎢絲燈亮起時, 能想像很多故事。


一些陶瓷盤、杯, 上頭繪製一些可愛有趣的生活圖文。




寬闊的展場, 甚至可以擺下一些復古汽機車。 還有一些現代已少見的生活用品, 像是下圖的壁掛手搖咖啡豆研磨機, 超可愛, 遠遠看時很像迷你熱水器。 看到這些保存得宜的古物, 感受他們曾經服役中的年代。





走出戶外

簡約的灰白牆建築之間, 掛了許多交錯的彩色三角旗, 增添了市集的熱鬧感。 當天沒有什麼特別目標, 僅是走馬看花的輕鬆瀏覽。 

建築邊的車輛, 不是載商品來的小貨車, 而是也是展覽一部分的老車, 部份攤位直接把老車的車頂及車身作為陳列桌面, 五顏六色的小物總是更易吸滿目光, 忘了好好看看那些老味道的復古車們。

 


一對小情侶認真的在看著標本, 整齊排放的一個個玻璃罩, 裡頭都是色彩鮮豔的各式昆蟲與蝴蝶, 繽紛的色彩、栩栩如生的模樣。


除了商品販售, 其中也能遇上一些販售現場手沖咖啡的阿哥, 極致迷你的工作檯。


歐美老件

看起來像是髮型 model 的娃娃, 只有頭頸部,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點害怕有真人五官的娃娃, 不過這個還算可愛童趣的模樣, 很歐美。


這~ 雖然不是很懂, 或許是某個知名作品!??  看過玩具總動員的後遺症, 覺得每個玩具都是有真的生命, 肚子上貼有標籤 400 元, 祝福找到喜愛珍惜她的主人。


大男生會喜歡的 style, 龐克、星際、英雄系列, 覺得潮。 





以下再隨興放幾張當天喜歡的一些視角。

”CANADA DRY“ 記得是一個薑汁汽水的飲料名稱, 不知這個方形時鐘跟這個產品是否有關, 當時看到熟悉的國名, 忍不住拍了張照。 那個手插腰的婦人, 看起來氣呼呼的, 衣身好斑駁。


神秘的人臉雕塑, 面部繪製特殊的彩色線條, 看起來像是什麼神秘的面相解密, 這區的燈光昏黃, 加上堆放滿載的古物, 一切有種微妙的奇幻感。


控八控控。


站立的小女孩。 遠觀時就被嚇了一跳, 除了童裝服飾店, 不知什麼地方會想放置一個真人版大小的人像👀。


台日老件

已極為少見的火柴盒們, 一整大箱的歷史! 從前多是餐廳、酒店、大飯店會提供, 但看到其中有一盒印寫「生生皮鞋」❓💁 這個產業也做火柴盒好特別, 也許當年就像是名片一樣使用。  不知是紙盒的色料已褪色, 還是從前就是喜歡使用這幾個色碼進行印刷, 一眼即感受古早味道。


這台 HONDA 名流 100 的機車, 有太多亮點。
首推「追夢人」, 年輕孩子應該完全 get 不到這三個字的力量。 劉德華與吳倩蓮 1990 年紅到爆炸的電影《追夢人:天若有情》, 騎重機流鼻血的華仔, 應該是最巔峰人氣與顏值的時候, 當時的男孩們無不把他當帥酷炫潮的第一指標。

其他「小虎隊」、「青春少年兇」、「心醉(一定要草書體)」、「往日情懷」等字,有點年紀的人看了應都懂且會心一笑。 至於那張卡通貼紙,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日本夯漫《城市獵人》的孟波。


面熟的女明星, 但叫不出名字。 進入攝影老件區, 個人很有興趣。


熟悉的相機們, 從小家裡也有底片機, 外公常常飛到日本工作出差, 帶回給媽媽的禮物, 型號有點遺忘, 但記得顏色跟檯面的展示品一樣是香檳色。


小時候參加學校的戶外教學旅行, 不敢拿家裡貴重的相機出門, 記得還會特別去買「紙相機」, 拋棄式的, 無法重複使用, 當膠卷拍完後, 就要撕開機身, 才能取出送去沖洗照片。



一些好日味的小可愛。



一區較大的廣場, 有一台功能更齊全的大台咖啡餐車, 逛累了能在這裡補充一些能量, 也有些酒類飲品。 目前園區似乎尚未陳設任何餐飲店面, 但這樣的行動餐車, 才更有市集的味道。




掰掰

雖然是很多老車、老玩具、老件的跳蚤市場, 來訪的遊客以年輕人居多, 不管是室內室外, 氛圍都很舒服、文青、充滿活力, 讓老東西再次重生, 再次被有緣人擁有, 也提供民眾挖寶的樂趣。

很棒的是, 市集是持續性的連串展出, 每隔段時間會有些不同主題與活動, 可惜當時沒有時間再訪參加 12 月底的「老物聖誕趴」, 希望今年冬天有機會再訪, 看看一年後的瓶蓋工廠模樣。


回家的路上, 抬頭看清澈的藍天, 剛好一架飛機駛過, 看顏色判斷應該是長榮航空, 仍十分想念降落在地球另塊土地上的滋味, 也期望能有機會再繼續蒐集各國家的市集, 期待~一切漸好!